笔趣阁岛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岛 > 年代快穿:女配的肆意人生 > 第29章 被抛弃的原配(28)

第29章 被抛弃的原配(28)


这会村子里的人不多,绝大部分人都下地干活去了,滞留在村里的都是年龄很大实在无法下地的老人和特别小的孩子。
很多四五岁的孩子都去拾麦穗了。
当然,也有的比较淘气,七八岁了还不知道帮忙,在村子里疯跑撒欢。
宁安带着周永川在村里溜达,跟他说些自己小时候的事。
“你看那颗枣树,我从来就没见上面的枣红过,每次都在还没熟的时候就被摘光了。最顶上的都有人爬上去摘,被洋辣子蛰的嗷嗷哭,一边哭一边吃。其实根本不好吃,不脆,也不甜。”
可是农村的孩子实在亏嘴,能吃的东西太少,稍微带点甜味的,就是难得的零食了。原主倒是不缺吃的,但是跟着村里孩子一起玩,也被分了几个青枣,她尝了尝,又分给了其他小伙伴。
“还有那些槐树和榆树,春天的时候,他们爬上去摘榆钱和槐花,摘完了还比赛爬树,光着脚爬,爬的可快了。”
“你爬过吗?”
宁安点点头又摇了摇头:“试过一次,没爬上去。我嫌树皮粗糙,磨得我腿脚疼,还把我爸给我买的新衣服磨坏了,后来就再也没爬过。”
两个人轻声细语的聊着天,几个调皮捣蛋的男孩子呼啦啦的从他们身边跑过,看见路边人家的菜园里长得好好的倭瓜,已经挺大个了,捡了根木棍就给人家的倭瓜戳了个洞,然后嬉笑着跑远了。
宁安跟周永川说:“真是七八岁狗都嫌,倭瓜招他惹他了。”
周永川想了想他小时候,大院里的男孩子拿弹弓打这打那,没少打碎人家的玻璃,伸手摸了摸鼻子,说道:“再大点就好了。”
他们在村子里溜达了半个多小时,就开始往回走。
“回去帮我妈妈做饭。我本来劝她去公社的饭店吃,但是她说,你们第一次来家里,怎么着也得尝尝家里的饭菜,坚持要在家里自己做。”
“那我也去帮忙。我做的饭也还可以,让江叔和赵姨尝尝我的手艺。以后咱俩在一起,只要我在家,做饭都是我的事。”
宁安笑道:“周永川同志,不错嘛,态度很端正,没有大男子主义,以后继续保持。”
“哎,我继续努力,你希望我怎么样,一定要告诉我。”
俩人回到家的时候,四位长辈正聚集在她家的猪圈前,个个脸上喜气洋洋。
周永川、宁安:“……我们回来了。”
周邦彦笑道:“小江,看来你那个提高生猪生长速度的方法是真的很有效果,你养的这两头猪,明显比别人养的更肥。”
说到这个,宁安可就不谦虚了。
“那当然了,保守估计都能重40%呢。”
周永川:“等会你跟我讲讲,等我回到部队,在我们后勤连队也推广一下这个方法。”
虽然话题跳跃有点大,从订亲一下子跳到了养猪,但是没问题,他也能接上。
宁安笑眯眯的点头,小声跟他说道:“以后我要是随军,你们可千万不要把我安排到后勤去养猪啊,虽然我有点心得,但也不想专门干这项工作。”
周永川笑道:“你放心,我哪儿舍得。”
养猪可是个辛苦活。
午饭是宁安和周永川做的。
赵凤霞要来下厨,被宁安推出去了。她也没坚持,主要是她一进厨房,秦主任就跟着要进来帮忙,她哪能让第一次上门的亲家进厨房干活啊?这不符合她的待客之道。至于周永川,她就不拿他当客人了吧。
虽然在他们农村,按照传统习俗,女婿是贵客,更加不应该进厨房,但是,安安和周永川都跟她说了,那是旧观念,那些人讲究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”,所以才会把已经出嫁的女儿和女婿都当客人来对待。但是,观念已经变了。
在新观念里,嫁出去的女儿还是女儿,是一家人,女婿自然也是一家人,既然如此,在自己家干点活怎么了?应该的呀!
女婿在丈母娘家的身份地位,就跟儿媳妇在婆家的身份地位是一样的,毫无区别!
赵凤霞立刻就被这个观点说服了。或许在她的心里,也一直期盼着这样的公平。
周书记和秦主任对于周永川下厨没有任何想法,秦主任还跟赵凤霞夸了一下周永川的厨艺:“我和老赵都忙,永川和他弟弟从小就独立,家里的事什么都会干。”
至于自己厨艺不好这件事,就烂在肚子里好了。以后他们也不和儿子儿媳妇一起住,就算逢年过节短暂相聚,还可以去饭店吃饭嘛,只要她想,这事就能藏一辈子。实在要在家里吃,就让两个儿子做。她和儿媳妇出去逛逛街,看个电影,说不定婆媳关系还能因此更融洽。
江家的食材很丰富,有鸡有兔有肉,时令鲜蔬也不少,周永川做了红烧肉和土豆鸡块,宁安做了冷吃兔,蔬菜也是俩人分着炒的。
宁安的冷吃兔并没有冷却彻底,但是依然好吃,周书记和秦主任一点不挑食,吃啥都是人间美味,特别接地气。

其实刚才周书记主动提出要去看猪圈、鸡窝和兔窝、并就家畜家禽的养殖问题和他们深入研讨的时候,江学工和赵凤霞对他就已经没有距离感了。
周邦彦还算矜持,秦主任边吃边夸,她吃惯了周永川的手艺,自然能反向推断出哪个菜是宁安做的,更别提宁安的手艺可比周永川好多了。
秦主任挑着宁安做的菜使劲夸。
赵凤霞挑着周永川做的菜夸。
周永川也夸,“安安做的叫冷吃兔,放凉了会更好吃,她特意多做了一些,留了一半,等我回县里的时候带回去吃。”
秦主任笑眯眯的,“你小子真有福气。安安做道菜都想着你,以后你可得好好对她,不然,我都饶不了你。”
“那肯定的,我一定好好对她。”
这次聚餐之后,宁安和周永川的婚事就定了下来。对外,江学工和赵凤霞也放出了宁安已经订婚的消息,就等着男方回去打结婚报告了。
听到消息的人都笑着送上了祝福,虽然有的人家遗憾没能和江家结亲,但是想想宁安对象开着车来提亲,又瞬间释怀了,他们拿什么和人家比呢?
赵凤霞跟宁安说:“永川的父母都挺好的,人家虽然是当官的,但是跟我们聊天特别随和,我和你爸一点不自在的感觉也没有,完全不像有的人,当个小官眼睛就能长到头顶上去。咱们农家饭,人家也吃的很高兴,我看得出来,他们是真喜欢。”
她同意了在家里见面,又坚持要在家里吃饭,也是想看看周家的态度,如果他们高高在上,那她真的要慎重考虑这门婚事。
宁安差点笑疯了。
“妈,周永川偷偷跟我说过,他爸妈都不会做饭,做出来的东西,不是半生不熟,就是糊的,又焦又苦,他俩都能面不改色的吃下去。咱们家的饭菜,对他俩来说,那都堪比山珍海味了!”
赵凤霞也笑起来,“还有这回事呢?”
宁安边笑边点头,“周永川和他弟为什么会做饭呢?不完全是因为他爸妈忙,而是因为吃不下他爸妈做的饭。”
赵凤霞拍了拍她的胳膊,说道:“这事你知道就行了,不要说出来,人家俩人也是要面子的。”
“嗯嗯嗯,我知道,你放心吧,我不说。”
过了一会,赵凤霞感慨,“以前老听人说,工人和农民不一样,我就想,有什么不一样啊,没感觉你爸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啊。我自己又觉得,当官的和老百姓不一样,今天一见吧,就发现,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,都是人。”
“妈,你这么想就对了,都是人嘛。”
没过两天,周永川就亲自送来了“三转一响”,自行车、缝纫机、手表和录音机,把订亲这事砸得实实的。
他还当着江学工和赵凤霞的面,给了宁安一个信封,里面是一个一万块钱的存折、一个三千的存折,一个县城小院的《私有房产证》,还有一个市里的《房产证》,县城的房产证上写的是周永川的名字,市里的房产证写的是宁安的名字。
“一万的存折是爸妈给的,三千的是我存的,房子是我买的。”
宁安明白他的考虑,这是为婚礼的时候两边请客吃饭做好了准备。到时候在县城宴请江家这边的亲朋,在市里宴请周家的亲朋好友。
周永川在县城有房产,江家这边的亲戚就能明白,宁安嫁的这个人是有家底的,不会误会她嫁了一个城里打肿脸充胖子的穷鬼。她在市里有房子,周家的朋友圈也就不会小看了她。
考虑问题还挺全面的。
宁安接过东西收好,赵凤霞没忍住,说了一句:“这是不是给错了?之前我和你妈说好了,给800聘礼就行。”
周永川笑道:“这不是聘礼,聘礼到时候再给。这是我提前交付的家底,我爸妈之前就说过了,我和我弟不管谁结婚,都给一万块,就算是把我们分出来了。”
他爸妈把存折给了他,什么时候给宁安由他自己决定,他当然是立刻拿来献殷勤了。
赵凤霞很想说一句,你家底还怪丰厚的。
有房有钱,挺好的,分家不和公婆一起过,也挺好的。
嗨呀,就没有什么不好的。她越想越高兴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